近些年机制银币的收藏价格渐长,继之而来的是对其版别的研究文章也多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载陕西王钢先生关于《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考略》一文,据该文介绍,仅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版别就有80种,并在文章的结尾说:“以上只列举八十枚不同版别,这仅仅是一部分”。加上王先生在《西部金融·2010年钱币研究增刊》上介绍的30种,共计多达130种。可见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之丰富。其中在三年币中“O”版也有11个版别,并且均为少见版,甚少见的是双“O”版。
最近笔者在固原古玩城一钱币商店集得民国三年袁世凯像O版三角圆银币一枚(如图),直径39.2毫米、厚2.4毫米、重26.61克。其主要特点是:该币正面“华”字草头呈“点提划”,也叫“点提华”。背面繁体“圆”字中的“员”之头部“口”字形呈“△”状,嘉禾底部结内有一“O”型小圆圈,嘉禾右边一禾芒向上勾挑,即所谓“点提华、三角圆、O版、右勾芒”。从锈色和规整程度看,此币灰褐色银锈包浆温润自然,地章干净,齿轮规整,间隔有规律,品相较好,不足的是背模向左移动约15度。
关于“O版三角圆”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铸造厂及铸造目的,最新出版的陕西省钱币学会·钱币研究丛书之二,袁水清先生编著的《中国货币史之最》第179页《流通最广的银元》一文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1年-1956年4月,进藏部队在西藏共发放低息和无息农、牧、手工业贷款138万多银元,在此期间,因带去的银元不敷使用,中央人民政府又委托沈阳造币厂专门为西藏仿造了一种成色十足的民国三年版袁像银元,见有三角圆、O版、O版三角圆三种版别”。在此书未出版前,笔者所见各刊均未说明,上网查询见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国经济网李斌撰文说:“这是一枚‘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上面虽然写着‘中华民国三年’,但并不是国民党政府铸造的,而是1951年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铸造,铸造局为沈阳造币厂。因为当时刚建国,我国云南、西藏等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在货币流通方面只认可信誉高的‘袁大头’银元,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特别发行了该版银元,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后来该版银币逐渐被中国人民银行收兑,民间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贵品种。”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即“说钱网”有杨觉的文章认为:“以上说法未被权威部门证实,我尚存疑。因为解放后,人民政府禁止金银币流通,故在全国城乡都曾大量收兑了银圆,我相信国库中绝不会缺少袁大头,调拨出来就是了,有必要重新铸造吗?所以‘O版三角圆’袁大头为新中国所铸造这一说不可信。”二是“钱币收藏网”载文认为:①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11月3日中共东北银行接收造币厂,11月8日东北银行沈阳支行成立。东北人民政府选调曾在关内解放区制造过银币的周鉴祥到造币厂主管制造银圆工作,造币厂成立银币科筹备制造银圆。1949年,工人从模具库中找出存放35年之久的原模,对原模和新的二原模加以修饰,特别是将原版袁世凯戎装上的肩章不明显处进行修饰后,既保持了原貌,又弥补了原版的缺陷。5月,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满足全国解放区货币流通的需要,再版生产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标准银币的规格:直径39.05毫米;边厚2.55毫米;丝齿170个;重量26.55克,并有图片为证,模具上刻有“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字样,“圆”字为“三角圆”。②根据《沈阳造币厂志》文字资料和模具图片资料印证:再版袁世凯头像银币用的是民国旧原模和以此原模翻制的二原模铸造的,图案仅“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银币基本“保持了原貌”。因此,沈阳应该是“三角圆”银币的老家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O版不是解放后铸造的。③耿爱德所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载有O版而没有三角元,该书1954年出版,耿爱德解放前在中国工作,解放后回国根据当时在中国搜集的资料所整理,可见O版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而三角元在耿爱德在中国时还没有发行,因而没有收录。
应该说《中国货币史之最》的记载是有根据的,因为该书即是陕西省钱币学会钱币研究丛书,编著者袁水清先生又是一名金融工作者、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收藏》杂志及《西部金融·钱币研究》责任编辑,查看原始档案有其得天独后的条件,不应怀疑。但它的记载和网上的第一种说法基本一样,只是时间跨度较长——从“1951年期间”变为“1951年-1956年4月”。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认为有可供讨论的地方,一是从时间上分析,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就编印了专门用于收兑银元的鉴别工具书——《银元图说》,因此至少从1953年起国库中银元的库存量是不会少的,更不至于在1952年后还要求沈阳造币厂专门为西藏仿造民国三年版袁像银元。二是从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俗称袁大头壹圆银币)的铸造量看,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铸造量就达3.8亿枚。并且因为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很快被民众接受,流通全国各地。加之又是多个厂家铸造,有资料显示,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亿枚。另据《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寇尚明关于《银元收兑往事》一文介绍,“到1949年末中国民间所存之银币总数为5.51亿枚”……“建国60多年间,人民政府共收兑银元4.7亿枚”。 如此大的铸造量、存世量和收兑量及其流通范围,解放初期在禁止金银币流通,又在全国城乡大量收兑银圆的前提下是绝不会缺少袁大头而重新铸造的。因此1951年铸造说也有可供怀疑的地方。第二种说法可信度较高,证据也较为充分,既有人证——东北人民政府选调曾在关内解放区制造过银币的周鉴祥到沈阳造币厂主管制造银圆工作;也有物证——模具上刻有“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字样;还有旁证——1954年出版的耿爱德所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载有O版而没有三角元。特别是1948年11月沈阳已经解放,国民党政府即将在全国土崩瓦解,金圆券讯速贬值,全国金融货币市场十分混乱。据寇尚明《银元收兑往事》一文记载,“从1948年9月起,银元对金圆券为1比2,到了1949年5月就变为1币5 43万,贬值速度实属罕见”。这些都充分说明:①沈阳造币厂在沈阳解放后全国解放前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满足全国解放区货币流通的需要确实生产过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②使用的原模为O版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模版,③“改正一字” 即改“圆”字为“三角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