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石
《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这本书讨论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少数民族的小说,但作者将研究对象艺术探索的渊源视线,上溯至20年代至40年代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这样拉长焦距上下探究的宽阔视野,增强了自己于研究对象历史考察的纵深。张直心翻阅了
《滇潮》《翠湖之友》《云波》等早时期刊,在极难得的故纸堆中,窥察着“萌生期”的云南民族文学的历史踪迹。他论述了先驱者们努力与时代主潮相接的文学实绩,也指出他们无暇顾及白话书写底下文学的少数民族特色,因而这一时期的云南现代民族文学,实质上还是“现代意义上的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而非民族意义上的云南现代文学”。他更以浓重的笔墨,描述了抗战时期众多作家集聚昆明,怎样给西南民族文化发展带来的生机。这些视野纵深的勾勒与描绘,为我们清晰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由发生萌芽到“古树繁花”的历史步履,也在简赅的文字里,透露出作者“边地梦寻”中追索的真正民族意义上的云南现代文学的理论基点和文化图景。
读罢张直心《边地梦寻》这部新著,我获得的,不仅是一份深思,也是一份感动。我想起了何其芳于70年前奉献于读者的那本美丽而充满幻想的《画梦录》。我似乎觉得这本书就是一部“边地乡思”者用心书写的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画梦录”。
(金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