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风情 > 保山风土人情:保山民族风情
保山民族风情
保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目前共有汉、彝、白、傈僳、苗、回、满、德昂、佤、纳西、壮等12个世居民族,是边疆和内地的驿站,受边疆和内地文化的影响,保山民族有着自身的风情。
保山白族
保山市的白族分为两支,一支是与云南大理相同的白族,另一支的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在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上同云南大理的白族有很大的不同,相传是傈僳族的一个分枝。在服饰上一反云南大理白族服饰的的清新、明快、耀眼,而是以一种沉着、凝重、古朴的感觉出现在你面前。女子的整个服饰以深沉的黑调为主,搭配红、青、绿、白等色彩。加上配戴的各类装饰品,使整套的服装美感很强。这种民族主要生活在保山市芒宽及保山市西山一带,这类白族的有关的其它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苗族打歌及太平萧
保山苗族 主要分布于芒宽、瓦马、丙麻、水寨各乡范围。具有长久的历史文化。“打歌”为苗族传统民间艺术,丙麻一带的苗族尤为喜爱并经常进行。除重大节日外,平时亦时常举行。丙麻的打歌形式甚为独特,许多地方“打歌”只用乐器伴奏,只跳不唱,而丙麻一带的苗族打歌,则边跳边唱,参加者多为青年男女,打起歌来(舞蹈),十分欢快热烈。伴奏乐器有竹笛、直箫、芦笙等,竹笛为领舞者。
太平箫,本市苗族特有的古传民族民间乐器,苗语称“涨本都”。长约1米,直径3-4厘米,直斜吹奏,音量较小,然音色纯美,乐曲有孤儿调、散心调等。该器乐在云南省民族文艺汇演中,引起国内及日本专家的高度重视。
刀杆节
腾冲、龙陵一带傈僳族同胞特的传统节日,相传为经念明初率军“三征麓川”、安定边疆的兵部尚书王骥而兴。 其主要活动有:二月初七“洗火澡”, 二月初八“上刀杆”。“洗火澡”也下称“下火海”,表演者赤足在通红的炭火堆里舞蹈、翻滚,并捧炭火“洗脸”;“上刀杆”也称“上刀山”,表演者赤足迎刃,在用数十把锋利钢刀架起的云梯上从容攀登。表演惊心动魂,充分显示出傈僳人民剽悍勇武的民族性格。
永昌钹舞
保山彝族,分布于瓦房、瓦马、瓦窑、杨柳及蒲缥、上江、丙麻等乡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擦大钹属彝族传统舞蹈且带有武术性质。彝语叫“大钹聚自得”。流布于瓦房的徐掌、四棵树、白龙井、梅兰山、杨柳坝等地方。逢婚丧嫁聚时举行。参舞者4、6、8、10人不等,女人讳跳,表演者全系男人,器乐有唢呐、大钹、小钹、铙子、芒、锣、大鼓、小鼓。演跳时常戴面具或化装成孙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或彝家仙女,或其它形象。大钹扮演者即领舞者居中主跳,伴奏伴演者环绕周围,因领者舞姿极为活跃多变,且节奏鲜明,氛围磅礴,故称擦大钹。多采用对跳、串花、蹬脚、蹉脚等艺术套路。 代表保山地区参加了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的行进节目表演并获得表演一等奖、组织一等奖。
德昂族水鼓舞
德昂族在保山市有人口近千人,聚居于潞江坝大沟边、白寨、芒彦。具有丰富绚丽的传统文化。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语叫“嗄格楞当”,多系喜庆时举行。领舞者打着水鼓、大钹、大芒率众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间一小孔加进约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湿润而以鼓皮潮湿而得名,湿润的水鼓能发出更有特色的音响。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将水鼓挎于脖颈,身体微弯,以手击鼓,左手拍打小头鼓面,右手锤出大头鼓面。芒钹配合,舞姿变化,节奏感强。
保山地区景区导航
高黎贡山 腾冲火山热海
博南古道 云岩山卧佛寺
国殇墓园 和顺图书馆
腾冲火山群 金鸡古镇
梨花坞 玉皇阁
龙王塘 云峰山
松山 元龙阁
太保山
云南省地州导航
昆明 大理 迪庆(香格里拉)
西双版纳
保山风土人情
白话哀牢古国
道人山上“苤菜会”
保山古洞经音乐
“花街”风情醉煞人
保山兰花誉全国
保山民族风情
深情莫过“三杯酒”
保山土特产品
边地“宝货”——翡翠
云南山茶之祖——红花油茶
棋中圣品——“永子”
腾冲一绝——坛子鸡
腾冲三佳
保山旅途手记
翻越高黎贡山至腾冲
腾冲印象
情迷高黎贡山下的芒宽乡[一]
情迷高黎贡山下的芒宽乡[二]
回忆腾冲
侨乡水碓
极地边城腾冲行[1]
极地边城腾冲行[2]
极地边城腾冲行[3]
极地边城腾冲行[4]
极地边城腾冲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