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精神,昨天,云南省社科联就“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5名专家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见解。
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原处长高级工程师 李映煌:
应建立环境保护 “三同时”责任险
“建立‘环境保护三同时责任险’是实现环境管理转型的必然要求。(‘三同时’即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李映煌表示。
“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治污设施反成为新的污染源现象比较突出。” 李映煌说。他表示,对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的全面监测表明,54家填埋场无一家污染排放物达到国家标准。“三同时”检查结果表明,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不到1/3。
李映煌认为,建立“三同时”责任险,所有一切新、扩、改建项目,在由有资质的单位提出防治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的措施,经环保行政许可后,由社会第三方(行业协会、保险经纪机构)重点解决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范围、赔偿范围和限额、索赔时效等关键环节,同时,提供有关保险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代表投保企业与保险机构、商业银行签订投保协议。
李映煌表示,由于社会第三方的介入,银行、保险机构,治污单位都能获得应得的经济利益,自然有动力去执行“三同时”,环保部门当然就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生态文明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教授级高工 李唯:
创建特色的 生态文明体系
李唯介绍,目前云南有4个试点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5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276个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获生态县或生态州市命名的还没有。“距离生态文明省创建的基础须完成四个80%(80%生态文明村、80%生态文明乡镇(办)、80%生态文明县市(区)、80%生态文明州市),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重。”
“创建生态文明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如果2020年要创建成为生态文明省,需建立时间倒逼问责机制。”李唯认为,此外,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还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从基层的自然村、居委会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开始。
此外,李唯表示,生态文明的创建指标应在国家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文明元素,创建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我建议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素质提高率、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包括旅游景点生态文明科普)、生态文明村占自然村比例、民族文化传承等指标,尽快建立云南省生态文明创建评审验收指标体系。”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教授 杨宇明:
必须推进生态民主进程
“生态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生态文明也是民意所在。” 杨宇明表示。
杨宇明介绍,今年以来,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等,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特别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触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推进生态民主进程。”杨宇明说,需要强调人人拥有生态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享有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和所有绿色福利的权利,并把生态补偿机制引入到人权的概念之中。
此外,生态政策具有前瞻性和远见性,生态政策的失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巨大的或不可弥补的。生态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有民主参与的过程,才能充分体现民意,保障民众的生态权利和生态正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盛世兰:
建终身环保责任追究制度
盛世兰表示,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美好的蓝图,更是现实所需。当下,核心问题在于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方略落到实处,尽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
“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突破口在于打破‘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任用体系,将生态文明考核列入政绩考核体系。” 盛世兰认为,同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根据考核结果,找出薄弱环节与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使生态文明建设朝良性发展的轨道迈进。
此外,还应建立追究责任制度,将环保责任追究延伸到决策阶段,实行终身责任追究。要把环保责任追究变成一种常态,使其真正成为约束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道德文化制度,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列所所长 黄小军:
环境保护应与生态文化相结合
黄小军表示,总体上来说,云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比较好的。但是,云南的生态环境具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特点:一是山高坡陡,制约因素多,生物链类型多样但某些环节存量不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二是地形特点为高山盆地、峡谷激流,小环境相对封闭,水土等物质单向流动,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非常困难。
“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会做生态修复与循环发展的‘加法’,也要会做节能减耗、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在‘加’‘减’之间,把生态保护理念融入云南建设、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黄小军认为,只有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将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与无形的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